首页 >> 综合新闻

工作信息(2015年第2期)

 

人社部职业院校“双证书”科研课题

研究与课程资源建设座谈会在兰州举行

 

为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双证书”模式与课程资源建设, 5月22日,人社部职业院校“双证书”科研课题研究与课程资源建设座谈会在兰州举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副主任、总课题负责人艾一平出席会议和讲话,并前往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现场督导调研了全国统一鉴定论文答辩、全省统一鉴定理论考试和院校教学实训基地。省人社厅副厅长王丽萍参加督导和调研,省人社厅纪检专员雷友谊出席会议并致辞。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科研指导处负责人主持座谈会并作了《课题研究进展和职业教育双证书教材开发技术规范》的报告,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负责人在座谈会发言,兰州市人社局、省内部分职业院校分管院校长、教务部门和有关专业负责人,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有关同志等45人参加座谈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代表课题实验教材出版单位参加了会议。

艾一平副主任在座谈会上指出,甘肃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全省职业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如像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国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起步早、发展好、贡献大。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肩负着促进就业培训政策落地、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长期以来特别关注我国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课题研究既是职责所在也是动力所在。职业院校“双证书”教材开发科研课题研究是人社部2013年部级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研究的子课题,属于应用型研究项目。

艾一平副主任指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处在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观念转化前所未有。职业院校能否担当大任、能否有所作为,还要看自身的内功如何,要看职业院校的基础建设。其中一个是师资队伍建设,一个是教材建设。目前,“双证书”教材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教材建设质量方面还存在突出的问题。遵循问题导向的思路,重点弄清“双证书”制度的现有政策框架、政策约束和实践基础。从1993年中央提出“双证书”制度以来,政策一直没有很好落地,“最后一公里”没有完整落实,根本在于管理体制和课程基础问题。“双证书”制度,广义上是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狭义上是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双证书”课程的学习考核,在规定的时间能够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的制度。“双证书课程”是实现国家职业标准和专业课程内容的对接。“双证书”科研课题研究就是从“五个方面”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是“双证书”制度的由来与发展;二是如何确定双证书课程的职业(工种)和等级;三是如何确定双证书课程范围;四是如何做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五是如何做到课程考核与鉴定的接轨。

艾一平副主任强调,“双证书”制度越来越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标志性特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规律的客观要求。实行“双证书”教育,有利于职业院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增强职业院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职业院校课程考核与鉴定接轨问题,关键是要做好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对接服务,加强专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教学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专业,学生技能鉴定可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避免重复考核。

雷友谊同志在致辞中指出,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2013年9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深入开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意见》明确,自2014年起,每年30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全省人社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就业、保障改善民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始终把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城乡就业、扶贫攻坚、富民增收、企业转型升级和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不断强化“服务民生、服务人才、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意识,大力开展城乡劳动者、企业职工、院校毕业生及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力保障以“中国技能大赛”、“全省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等技能竞赛为主的“岗位技能提升行动”,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19952014年20年间,服务全省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鉴定250. 34万人次,获取职业资格证书232.82万人次,鉴定职业(工种)311个。其中,“十二五”(20112014年)以来,服务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鉴定131.16万人次,占历年鉴定总量的52.46%。鉴定职业(工种)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工、机械加工、建筑工程、汽车交通、餐饮服务等 “五大领域”的职业(工种)。2014年,全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5.56万人,与上年同比增长15.04%,获证32. 82万人,涉及263个职业(工种)。其中,初级工获证19.52万人,占59.48%;中级工获证12.25万人,占37.32%;高级工获证1.05万人,占3.2%。全省上门服务共19.25万人,获证17.90万人。提前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确定鉴定获证30万人重点责任目标的9.41%。

雷友谊强调,我省职业技能鉴定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和技能人才队伍壮大,有力支持了我省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生产、工程建筑、交通运输、电子电工、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众多产业领域发展,较好地推进了我省“双证书”制度的深入落实,为我省转型跨越和富民兴陇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次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西部片区职业院校“双证书”科研课题研究与课程资源建设座谈会在我省召开,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和鞭策,也是一次宝贵地学习交流机会。期望与会的专家和同志们认真交流,为全国职业院校“双证书”科研课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抓好技能人才培养和国家“双证书”制度的深入贯彻落实。

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史秉恒在座谈发言中说,“职业院校双证书教材开发技术规范研究”科研课题,撬动的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瓶颈问题,引领的是我国“双证书”制度发展的落地问题。科研课题充分体现了“方向选择准、课题内容精、研究方法细、科研成果实”四大特色。这是贯彻落实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推进“双证书”制度实现“五个对接”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即“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要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近年来,我省人社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人社部关于在全社会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的重大决策,坚持在职业技工类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对扩大和稳定院校毕业生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省有75家职业院校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其中,在中职学校有44所。统计显示,2007年2014年8年间,职业院校学生鉴定总数达到44.12万人,获证人数达到40.79万人。其中,20122014年近三年来,职业院校学生鉴定总数达到26.11万人,获证人数达到24.73万人,平均每年鉴定量在8万人以上,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工作在我省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学者就“双证书”课题研究和教材开发技术规范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双证书”教材的开发是职业院校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以教材开发为纽带,精选优质的实训教材,使人才、教材、器材“三才”得以充分运用,对推动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步伐,更好地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里程碑意义。